产地:陕西省安康市
证书编号:AGI03436
证书持有人:安康市渔业生产工作站
登记时间:2021年
一.产品介绍
安康钱鱼体长侧扁似纺锤状,上颌较长,下颌较短似铲状,背部灰黑、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基部具有新月形的黑斑、侧线鳞与古代一串铜钱相似,背鳍和尾鳍灰黑色、背鳍和臀鳍鳍膜间均有鲜红色条纹,其它各鳍灰黄色。清蒸或炖汤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鲜香不腻。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气候温和,环境优良。安康钱鱼保护区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2~13℃。保护区地处秦巴山区,山地占比超过90%,森林覆盖率高于65%,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常年优良天数超过320天,为钱鱼生长提供了良好自然环境。 (2)水资源丰富,水质洁净。保护区海拔在450—1500米之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汉江支流密集,溪流纵横,水量丰沛,水资源丰富,水质常年保持II类以上。支流溪流多为砾石底质,海拔高差大,流速大,清澈见底,水温常年较低,利于钱鱼生长繁殖。 (3)水体富含微量元素。安康是目前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保护范围内溪流河道两侧常有溶岩裂缝与溶洞泉水汇入,普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泉水、溪水、河流中硒、镁、锶、锌、钙等微量矿物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硒含量高,易于钱鱼吸收、利用和富集。
三.地域范围
安康钱鱼保护范围位于陕西省东南隅的安康市所辖紫阳、岚皋、镇坪、平利、旬阳5县45镇,东到旬阳县双河镇,西到紫阳县瓦庙镇,南到镇坪县华坪镇,北到旬阳县仁河口镇,位于东经108°06′~109°40′,北纬31°42′~33°12′之间,总保护水域面积2200公顷,年产量800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安康钱鱼体长侧扁似纺锤状,上颌较长,下颌较短似铲状,背部灰黑、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基部具有新月形的黑斑、侧线鳞与古代一串铜钱相似,背鳍和尾鳍灰黑色、背鳍和臀鳍鳍膜间均有鲜红色条纹,其它各鳍灰黄色。清蒸或炖汤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鲜香不腻。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安康钱鱼肌肉中硒含量在0.1~0.6mg/kg之间,镁含量高于260mg/kg,维生素E含量高于0.6mg/100g,蛋白质含量高于15g/100g,脂肪含量低于8g/100g。 (3)安全要求:养殖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标准,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
五.特定生产方式
(1)苗种来源。安康钱鱼种苗来源于本地有资质的良种繁育场,集中繁育。繁育场一般选择特征明显、体型正常、抗病力强的本地钱鱼作亲本,模拟野生环境仿生态微流水池培育繁育苗种,以保持安康钱鱼种质特性。 (2)养殖场选址。养殖场一般建在海拔450~1500m之间、环境安静,靠近山涧溪流的地方,要求水量充沛,进排水方便。 (3)养殖池规格。养殖池一般为石砌池或水泥池,面积因地形、需求而定。池深依海拔而定,一般为0.6~1.0m,海拔低池浅,便于透光,提升水温;海拔高池深,防止冬季水温过低。养殖池进水需能形成自然水流,适应钱鱼迎水跳跃习性,并设置防跳网,防止跳出养殖池。池底建设固定越冬洞穴或冬季在池底垒起石头为钱鱼提供越冬场所。 (4)仿生态养殖。种苗体长超过150mm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80 尾/m2左右。随饲养年限和体长变化,需及时分池,降低放养密度。一般体长180mm时,密度为50尾/m2左右;体长210mm时,密度为30尾/m2左右。适量投喂配合饲料,饲料质量需符合 NY 5072 要求,辅以水蚯蚓,黄粉虫等鲜活饵料,日投饵量(干饵料)为鱼体重的2~4%。 (5)分级捕捞上市。安康钱鱼一般生长3年以上、体重超过 100g,方可捕捞上市。捕捞后按个体重量分级,100g-200g为优品级,200g-400g为尚品级,400g以上为臻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