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陕西省汉中市
证书编号:AGI03068
证书持有人: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登记时间:2020年
一.产品介绍
南郑红庙山药长圆柱形,表皮黄褐,须根疏生,肉质雪白光滑,去皮久不变色,蒸煮易熟,入口软面,微香略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南郑红庙山药生产区域位于米仓山北麓浅山丘陵区,森林覆盖率94.12%,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m,平均气温12℃,年均降水量800-1200mm,年均日照时数1400h,昼夜温差大,利于山药有机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沙壤土层深厚疏松,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肉质软嫩、条形笔直山药块茎的形成。由于植被覆盖率高,常年的枯枝落叶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富含锌、硒、铜等微量矿质元素,pH值在5.6-6.5之间,偏酸性,利于形成营养成分丰富的山药地下块茎。
三.地域范围
南郑红庙山药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南郑区,涉及红庙镇、牟家坝镇、法镇、湘水镇、汉山街道办、小南海镇、青树镇、黄官镇共计8个镇(街道办)112个行政村;东到湘水镇潘家坝村,南到红庙镇喜神坝村,西到黄官镇火地沟村,北到汉山街道办白马寺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0′-106°57′;北纬32°48′-32°59′;生产面积933.3 hm2,年产山药23120t。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南郑红庙山药长圆柱形,表皮黄褐,须根疏生,肉质雪白光滑,去皮久不变色,蒸煮易熟,入口软面,微香略甜。 (2)内在品质指标:淀粉≥10g/100g,可溶性糖≥0.15g/100g,蛋白质≥2.3g/100g,锌≥0.23mg/100g,铜≥0.05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五.特定生产方式
(1)本土品种,栽子栽植。南郑红庙山药栽培种由秦巴山区野生山药通过长期人工驯化选育而来,生产中用山药块茎顶端12-18cm栽子进行栽植,利于保持种性,丰产稳产。 (2)深翻冻垡,精细整地。11月下旬-元月上旬进行冬前整地,深翻80-100cm,拣出残茬、杂草和石渣,冻垡杀虫灭菌,疏松土壤;2月下旬-3月上旬再次进行栽前整地,疏松耕层,然后按行距70cm,开挖宽25cm、深20cm栽植沟。 (3)有机为主,重施底肥。栽植沟开挖后,每666.7m2地块在栽植沟内施入不少于1500kg腐熟农家肥或300kg商品有机肥,养分总含量45%以上的硫基复合肥40-50kg,硫酸钾15kg做底肥。 (4)顺坡开沟,坡地栽植。顺坡势开挖栽植沟,按株距12-15cm摆放山药栽子后覆土3-5cm。 (5)高架亮行,适时追肥。4月中下旬,山药甩蔓后及时立架引蔓,用高3.0-3.5m的竹竿搭设“直立型”支架,扩大行间空间,增强通风透光;5月底山药满架后和7月中下旬山药膨大期,根据长势分别追施高钾复合肥15-20kg和含钙、镁、硼等中微元素肥料1-2kg。 (6)适时收获,沙藏栽子。10月下旬开始采挖,采收时掰留12-18cm山药栽子,晾晒7-10d后,埋入沙土中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