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奋力谱写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奏响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文明新乐章,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化惠民,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送戏下乡到农村,文化惠民暖人心。走进吴堡县景家沟村文化广场,一阵阵秋风送来凉爽,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引人驻足欣赏,一曲曲精彩的戏曲表演迎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近日,吴堡县文旅局在全县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观众送上丰富的文化盛宴,让老百姓坐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
为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吴堡县以“文化进万家”活动为载体,通过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的方式在全县培养数名“文艺轻骑兵”,他们把戏曲、舞蹈、音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带到乡村、把欢乐送到群众心坎里。截至目前,共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200余场,累计受益群众5万多名。
在文艺演出活动的同时,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将疫情防控政策、法律法规、移风易俗、美德健康生活等理论知识融入到节目表演中,让人民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与此同时,该县还结合镇村实际,深耕文化沃土,努力打造“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让文化惠民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寇家塬镇举办的“乡村振兴大比武”运动会,以体育运动激发干部群众奋进激情。岔上蟠龙古镇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农业富、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蓝图。郭家沟镇杨家沟村的秤村文化,用诚实守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年一度的吴堡手工空心挂面技能大赛,传承张家山手工挂面制作技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内涵。
文化育人,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今年以来,吴堡县在全县各级各类好人、优秀志愿者、文艺人才、乡贤等人才队伍中选拔50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师,该县县委宣传部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他们发放聘书。他们深入基层一线、庭家院落、田间地头,用方言俚语、陕北说书、顺口溜、快板,或是秧歌词的形式,把乡村振兴惠民政策、卫生健康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目前,开展线下宣讲800余场,线上“理论+”云宣讲活动400余场。其中“庭院课堂”“餐前10分钟”“大喇叭宣讲”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全县干部群众的点赞和欢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吴堡县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不断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该县率先在全市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实践站104个、实践基地10个,一连串的“数字档案”也把文明实践送到群众最多、人气最旺的地方,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振兴凝聚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吴堡县充分发挥吴堡县志愿服务总会的统筹协调职能,以“志愿服务 周五有约”为主题,定期开展文明劝导、邻里互助、医疗健康、守护黄河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者的示范引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文明成为吴堡最美的风景。目前,全县共有志愿者1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3000余次。
文化润村,为文化振兴蓄势赋能
近年来,吴堡县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以“大河善谷·厚诚吴堡”为总目标,让文化润泽美丽乡村,
打造文明家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培育文明乡风,构筑乡村底色。
建设美丽乡村,共享文明家园。截至目前,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共6个,占比100%,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共87个,占行政村总数87%,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数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制定的目标。
良俗入人心,乡风更文明。吴堡县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依规立德,将移风易俗、积分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和规则,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树立道德新风,弘扬新风正气。吴堡县注重发挥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褒奖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 引导农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全县10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积极开展新民风表彰活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十星级文明户”等先进模范,通过树立先进典范,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引领村民孝亲敬老、淳化家风,树立正气、弘扬新风,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汇聚好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