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是闻名世界的优质柿子生产区,陕西省富平县的柿子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5万亩(1hm2=15亩),年产鲜柿14万吨,加工的柿饼3万吨年产值近 20亿元,柿子产业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 30%,柿子产业已经成为了富平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其中仍存在影响富平柿子宣传的一些问题,如缺乏深加工,电商人员培训不足,缺少战略品牌构建,宣传促销力度小以及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一、富平柿饼市场现状分析
1.柿饼品类规模小。尽管陕西柿饼自然生长条件十分优越,2016年年产量可达到38.21万吨,柿饼作为柿子主要加工销售产品,它的全省产量位列全国第四,但它的品类规模仍然远低于传统的苹果、梨、香蕉等果类市场。主要原因有,第一,柿饼是典型的季节性食品,销售周期集中在秋冬的三个月左右,缺少高水平的冷藏保鲜技术,销售周期受到极大限制。第二,柿饼的多功能价值缺乏规模宣传,对广大潜在消费者而言,对柿饼缺乏认知且难以建立消费习惯,受众群体小。第三,柿饼的产品单一,产业链受科技水平与深加工能力限制,产品线不广泛,难以与果脯加工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品类曝光度较低。
2.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商贩之间受生产销售环境影响,因成本上升而采取将销售日期提前,打价格战的做法,压缩了行业销售利润空间。而且整个柿饼市场缺乏牵头企业,加工生产的柿果标准不高,加工产品难以转化,大部分销售的柿饼加工品都是小微作坊产出,采用的是传统工艺,缺乏先进设备,生产效率低,贮存技术差,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不法商贩,缺乏诚信,将过期霉变的柿饼涂粉,染色,以次充好,破坏了富平地域的名誉。
3.富平柿饼品牌优势不明显。富平柿饼早期凭借区域性地理标识,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成绩,但这同时也阻碍了进一步销售额度的突破。早期农户享受这种区域性红利,经营模式偏向粗放,获得经济效益是当地农户种植农产品的主要目的,各个农户与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缺乏统一输出的品牌标识与概念输出;另外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品牌建设意识不强,重心放在柿饼总产值的提高与如何助农扶贫上,而缺少长久系统的品牌建设投入,难以形成品牌附加值。
二、富平柿饼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销售渠道单一。当地种植户缺乏互联网销售渠道的认识与运用,互联网渠道利用率低,即使是政府扶持,也局限于政府门户网站的引流。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大互联网平台均无官方号注册与运营,过于依赖传统线下经销商模式,获客方式与销售渠道单一。
2.缺乏知名品牌。富平柿饼更多是以“产地+产品”的形式出现,问题在于只注重品牌的识别和促销,而忽视了名牌效应。在2020年富平柿饼排行榜前5的品牌榜单里,像“柿子红了”“富柿花”这种富平专营的品牌只排到末尾,排名靠前的是“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这种代工厂品牌,说明富平柿饼的专业化生产水平没有配备到具有营销力的品牌,品牌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3.广告宣传力度不够。“错过这3个月,再等一年”是柿饼宣传时最广泛的广告语,与富平柿饼缺少品牌区分度一样,这样万能的广告词让富平柿饼与普通柿饼看起来并无二致。富平柿饼的广告宣传更多属于销售旺季商贩的自发叫卖行为,多集中分布在朋友圈与拼多多平台,没有成组织性规模性的广告投入与宣传,缺少突出的品牌做营销活动。
三、富平柿饼的推广策略
1.提升柿饼品类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柿饼品类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决策,是一个需要意识到并花精力持续投入的步骤。根据调查研究,在柿饼网与论坛里,公认口碑最好的是富平柿饼。而且据数据统计,中国柿饼约70%出口源自富平,这证明其品质在国际市场也得到销量认证。因此,比起向现有受众反复强调富平柿饼的优势常识,更优先级的选择是扩大该品类市场规模,让其破圈,吸引更多受众。当新的受众进入市场以后,自然会搜索到排名前列的富平柿饼。
在地域选择策略上,侧重点在南方城市进行推广。根据柿饼网统计的结果表明,消费柿饼的大省是福建和广东,东北和西北相对较少,在买家数量中,南方城市的消费群体占到了69%。南方人喜爱甜食的饮食习惯,为柿饼打入南方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2.丰富产业链。为解决产品单一问题,分别与农户和厂商深入交流,从深加工角度切入,针对第一二产业,寻找并增加柿饼、柿子油、柿汁饮料、柿醋这类衍生项目。加强其可行性,择优进行深加工,走特色产品路线,填补市场空白,丰富产业链。针对第三产业,举办柿子节,开展富平秋季赏景,柿子采摘的农家乐活动,与红色景区进行优惠套票联动,丰富游客的娱乐项目。
3.加强电子商务培训,搭建电商渠道。为解决当地的互联网渠道利用率低的问题,应向当地政府寻求支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团队,进行电子商务培训,开展电商渠道新观念的学习活动,使当地农户更好适应互联网农业发展新形势,并有效开拓销售渠道和销售区域;与拼多多、淘宝、京东合作,在扶贫助农公益项目的支持下,扩建富平柿饼品牌连锁网店,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健全基础设施,服务于电子铺货,为开拓全国消费者市场打下基础。